【本报港闻部报道】肿瘤化疗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有毒副作用,是癌症临床治疗的一大严峻挑战,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研究团队,利用具靶向癌细胞的适配子,加上具有高细胞毒活性的天然产物,形成新一代的智慧型肿瘤靶向化合物,有助肿瘤治疗并减低毒副作用。团队已为新化合物申请中国专利。
研究团队由浸大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与技术开发部主任兼教学科研部副主任张戈率领,团员包括研究助理教授李芳菲和三名博士后研究学人鲁军、刘进和梁超,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张保亭团队。
吕教授昨日表示,由于化疗药物无法分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所以在化疗过程中,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被破坏,既限制了化疗药物的药效,也为病者带来副作用。研究团队利用能识别并靶向癌细胞的适配子,连结源于草药而能杀死癌细胞的天然产物,形成新的肿瘤靶向化合物─「适配子-药物偶合物」。
适配子(Aptamer)是一类具有三维结构的单链寡核苷酸,可以与特定的细胞与靶分子结合。由于它具有高水溶性、低免疫反应、较强的细胞穿透和稳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分子或核酸药物的靶向递送。
增药物经人体体液传送能力
目前,核仁素适配子已被证实是安全而具备癌细胞识别能力。通过将能识别癌细胞的核仁素适配子与目前治疗癌症的一线药物「紫杉醇」结合形成一个分子,不仅可以赋予紫杉醇的靶向性,还可以显着改善紫杉醇的水溶性,增加药物经人体体液传送的能力,加强治疗效果。
张戈教授说,研究团队开发了具有高水溶性的「核仁素适配子─紫杉醇偶合物」,其中连接适配子和紫杉醇的连接键採用癌细胞酶敏感键,也就是此连接键可以在循环系统中保持稳定,在癌细胞中可以断裂并释放细胞毒药物紫杉醇。研究结果显示,此偶合物在小鼠肿瘤移植模型中可以靶向聚集在肿瘤组织,抑制肿瘤细胞,同时降低了紫杉醇的毒副作用,例如血液毒性和神经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