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李繩宗說,海洋公園是一個「教育公園」,未來的大方向是投放更多資源到教育項目:「海洋公園所做的教育工作,其實比很多主題公園走前得多,儘管部分主題公園也有做教育活動。未來為了凸顯海洋公園跟其他公園的不同之處,園方會投放更多資源到教育活動。另一方面,園方的使命就是在社區做多些關於保育教育的工作,董事局亦覺得雖然已經做了這麼多的相關工作,但對於如何更能走入社區,如何加深新一代對保育教育的認知,所以我們也希望策略性地做多點社區工作。」
教育團隊5人增至逾400人
事實上,海洋公園的教育團隊由當初的5人,擴展至目前的超過400人,已經反映園方在教育工作方面的投入。
李繩宗表示,具體來說,園方將進一步強化教育旅遊,計劃為公園的教育課程注入科技互動元素,促進STEAM,以及生物多樣性學習:「舉例說,海洋公園計劃以STEAM作為核心,將來課程、活動會增加相關元素,以及令目前設施、課程再擴展些,這就是其中一個重點──目標是將保育教育的訊息走入社區。」他稱,以去年海洋公園與馬會合作推出的「大熊貓青少年義工計劃」,就讓香港年輕人於大自然中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雖屬試驗性質,但未來期望能在這方面做得更多。
園方目前正舉行「親親動物月」活動,小孩子可以透過參加一系列的活動,探索大自然奧秘,例如學懂如何分辨鯊魚蛋、雀鳥如何築巢及背後的用途、樹懶如何進食、拯救海龜的難忘故事等,加深認識大自然。至於「夜遊海洋歷險記」,9至12歲兒童會組成不同隊伍,抵達海洋公園不同景點,合力完成團隊挑戰及探索任務,與大自然交流。參加者可以透過團隊挑戰,提升溝通技巧並了解合作的可貴;夜行海洋公園,探索黑暗中的自然奧秘;徹夜留守「海洋奇觀」,可以觀察魚類夜間行為。
星洲 韓學校來學動物保育
另一方面,李繩宗說,海洋公園除服務本地學生外,入境家庭旅客亦由2006年的10%,增加至2016年的16%,公園亦為海外家庭旅客提供自然學習體驗。海洋公園業務拓展及教育執行總監李玲鳳稱,其實目前已有外國學校的遊學團會到公園學習:「海洋公園正陸續發展教育旅遊,這亦是公園本身擁有的優勢,令我們可以做更多教育的工作。中國、新加坡、韓國都有學校會來海洋公園上堂,學習動物保育、動物知識等。」
至於財政預算案提及在未來數年,合共撥款3.1億元支持海洋公園發展教育旅遊項目,以及海洋公園會在未來一年向本地中小學生提供一萬張免費入場券,李繩宗說,有關款項尚待相關程序審批,目前談及還是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