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为多年来的头号癌症杀手,肺癌患者在本港获得的支援,一直处于低水平。于基因变异肺癌中只佔3至5%的ALK肺癌,更属当中的「弱势肺癌」,治疗药物至今仍未获得政府纳入药物安全网。有团体促请政府关注及提供实际支援予ALK肺癌患者。 本报港闻部报道
2013年本港的肺癌新症数字为4,631宗,是第二常见的癌症;至于死亡数字为3,867人,已连续多年成为死亡个案最多的癌症。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廖少辉指出,早期肺癌的徵状不明显,当发觉有可疑徵状时,肺癌通常已届晚期(即三期B至四期),难以以手术根治,只能以其他治疗方式,尽量延长患者存活期。
患者较年轻 中位数51岁
廖少辉指出,现时的肺癌个案,一旦确诊属于基因突变,可处方针对性的标靶药物,更有效控制病情。而ALK肺癌患者需要经过特别检测后才能发现,患者发现时多已达晚期,因此把握时间作适切治疗尤为关键。现时首类用于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标靶药物「克唑替尼」(Criztotinib),已在香港获批准使用成为一线治疗的方案。
ALK基因突变型肺癌的个案,患者相对年轻(ALK基因变异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51岁;对比其他类型肺癌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而且大都没有吸烟习惯,一旦确诊,承受着巨大的经济以至精神压力。
倡纳标靶药于安全网内
癌症资讯网创办人吴伟麟指出,虽然药物治疗效果显着,但ALK基因突变型肺癌病人所获得的支援,相对起其他「主流」的肺癌,明显有所不足。
佔基因突变肺癌最高比例的EGFR基因突变型肺癌,其针对性的标靶药物,主要治疗药物已被纳入政府安全网获资助;至于ALK基因突变型肺癌的患者,虽已有针对性的标靶药物可作使用,但因用于罕有癌症的标靶药费用高昂,不少患者亦花耗大笔积蓄、以至借贷去治疗,甚至自行减少药物使用剂量以节省金钱。
可提高壮年患者生产力
立法会议员尹兆坚表示,政府现时已拨出资源,加强各类癌症的预防,例如资助子宫颈癌疫苗、大肠癌先导检查计划等,但肺癌较难透过早期徵状发现,加上ALK基因突变型肺癌个案比例较低、患者又多属非吸烟壮年人士,在缺乏社会关注,可说是一种「弱势」肺癌,在不能预先作检查或预防之下,以及资源的公平考量下,政府亦应考虑支援ALK肺癌患者,纳入现时唯一可选择的ALK註册标靶药物于安全网内,让承受重财政及精神压力的病人亦得以减低。
「政府资助治疗,可提高ALK肺癌个案中这班相对壮年患者,在社会上的生产力,减少社会成本;而政府亦应考虑资源的公平性,在各类主要肺癌类型的病人,已获提供多种的药物选择及资助下,应同样为少撮ALK肺癌病人提供相同支援。」
尹兆坚促请当局正视本地ALK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的实际困难,将现时唯一已认可的标靶药物选择纳入安全网,为这些已有针对性标靶药物可用、但在经济上未必足以应付高昂药费的个案,提供紧急适切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