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馬芬燕是第一個在《手語新聞報道》提供手語服務的手語翻譯員,她接受《成報》訪問時表示,由於手語語法沒有一套「官方」手勢,最大困難是要譯得準確,當中以翻譯財經及體育新聞最困難,為此她依靠經驗,並多與其他翻譯員和聾人了解商討。
馬芬燕有家庭成員是聾人,因此從小已用手語跟對方溝通,至今已有四年的全職經驗。排練方面,她表示,會在大約下午5時30分到無綫電視城,化妝之後,便會在電腦前預先看新聞稿,到了晚上7時便會到直播室。除了在就位時看新聞稿外,馬芬燕更會在空閒時於手機上看一下正發生甚麼新聞,做好準備。她表示:「這份工作不應只在當下做準備,而是事前要主動去預備。」
她本身有參與其他時事節目的手語翻譯工作,她認為最大的不同是,無綫新聞的節目較全面、中立,着重資訊。她又說:「在傳譯時面部表情方面,要較嚴肅認真,與其他時事節目較輕鬆小品的方式不同。」
體育和財經新聞難度最大
她表示:「雖然以往的工作有涉及即時翻譯,亦有拍攝方面的經驗,但在專業新聞報道上,因為其節目架構完整,會有不同類型的新聞,如交通意外、天氣、運動、財經等,在這些上要即時、專業並準確地表達意思,也會感到有壓力及一定的困難。」
將內容翻譯成手語,其實需要簡化當中的意思,因其語法與文字不同。馬芬燕認為,最困難是要翻譯體育及財經新聞:「例如是球星的名字或財經的數據,平時較少提及,或不太需要使用。我會使用折衷的方法來表述,例如會以手指示出螢幕上的財經新聞數字。
像近來的世界盃,在翻譯球員時會以其國家名或衣服服飾等來表述。」她又稱,由於手語語法沒有一套「官方」手勢,如果出現一些字眼有不同的翻譯手勢時,只能以自身經驗,以及與其他翻譯員及聾人多作了解商討。不過馬芬燕強調,儘管有困難和壓力,但當明白有包括家人在內的聾人因而受惠時,便成了她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