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马芬燕是第一个在《手语新闻报道》提供手语服务的手语翻译员,她接受《成报》访问时表示,由于手语语法没有一套「官方」手势,最大困难是要译得准确,当中以翻译财经及体育新闻最困难,为此她依靠经验,并多与其他翻译员和聋人了解商讨。
马芬燕有家庭成员是聋人,因此从小已用手语跟对方沟通,至今已有四年的全职经验。排练方面,她表示,会在大约下午5时30分到无綫电视城,化妆之后,便会在电脑前预先看新闻稿,到了晚上7时便会到直播室。除了在就位时看新闻稿外,马芬燕更会在空闲时于手机上看一下正发生甚么新闻,做好准备。她表示:「这份工作不应只在当下做准备,而是事前要主动去预备。」
她本身有参与其他时事节目的手语翻译工作,她认为最大的不同是,无綫新闻的节目较全面、中立,着重资讯。她又说:「在传译时面部表情方面,要较严肃认真,与其他时事节目较轻松小品的方式不同。」
体育和财经新闻难度最大
她表示:「虽然以往的工作有涉及即时翻译,亦有拍摄方面的经验,但在专业新闻报道上,因为其节目架构完整,会有不同类型的新闻,如交通意外、天气、运动、财经等,在这些上要即时、专业并准确地表达意思,也会感到有压力及一定的困难。」
将内容翻译成手语,其实需要简化当中的意思,因其语法与文字不同。马芬燕认为,最困难是要翻译体育及财经新闻:「例如是球星的名字或财经的数据,平时较少提及,或不太需要使用。我会使用折衷的方法来表述,例如会以手指示出萤幕上的财经新闻数字。
像近来的世界盃,在翻译球员时会以其国家名或衣服服饰等来表述。」她又称,由于手语语法没有一套「官方」手势,如果出现一些字眼有不同的翻译手势时,只能以自身经验,以及与其他翻译员及聋人多作了解商讨。不过马芬燕强调,尽管有困难和压力,但当明白有包括家人在内的聋人因而受惠时,便成了她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