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管疑惑】
【本报港闻部报道】有电子专家认为,问题主要是软件编写不妥善,引致重新启动主要处理器时,资料未能同步;公民党立法会议员谭文豪认为民航处应该安排旧空管系统进入「Warm Standby」状态,即可以于一小时内重投服务,以策安全。
谭文豪倡旧系统「Warm Standby」
民航处解释事件时表示,当工程人员修復及重新启动主要航班数据处理器,主要及后备两组处理器进行资讯同步时,航班数据未能够及时与雷达资料配对,以致部分飞行资料消失。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张星炜昨日接受《成报》访问表示,相信是软件编写不善,引致处理器重新启用时,没有能力与雷达同步,比喻个人电脑重设后,列印机都需要重新设定。他指出,现时情况下,理论上要确保系统出错后资料能够同步,就应整个系统重设,「但会令到航空交通停顿」,所以应改善系统软件编码。
本身是民航机师的公民党立法会议员谭文豪,则对于民航处处理事故的程序表示「深表认同」,「完全同意民航处今日(昨日)所做的一切」。不过他指出,现时处理的航班数目已经回復正常,当圣诞、新年假期航空交通繁忙时,隐忧更大。他同意新系统启用时需要磨合期,但强调民航处应有更佳的后备方案,他一直建议将旧系统保留在「Warm Standby」,可让旧空管系统于一小时内重投服务,以策安全。
他又以使用同一套空管系统的印度新德里甘地国际机场例子,指该机场在10月4日因同一问题导致航空瘫痪两至三小时,质疑信心何来,短时间内「删掉」旧空管。他说现时处方有能力转用旧系统,亦最少要花两小时。他认为民航处亦应交代新空管系统事故时,是否掌握航班的应答器资料,又质疑事故中有航班飞行速度资料消失,有可能令本港空域飞机不能保持应有的安全间距,但不会构成撞机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