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發現,40%接受深度訪談的青年自認貧窮,絕大部分已有全職工作的受訪青年認為,最低工資調整幅度太低,自己未能受惠。有關調查並非只談「感受」,還有實際數據支持,例如問卷調查受訪青年的收入中位數是6,000至9,999元,而個人月均生活支出在扣除教育開支後,大約是14,894元。上一代不能以個人標準看下一代,隨著社會變遷,剛投身社會的青年起步或更艱難,重要的是讓他們看到發展空間,才讓他們的熱情不會消磨殆盡。
嶺南大學研究團隊從2022年5至12月,先後透過兩輪深度訪談,訪問了67位18至29歲、收入低於二萬元、有工作經驗的青年。另外,團隊透過兩輪問卷調查,分別收集到164份及253份有效回覆。
調查結果發現,絕大部分年輕人覺得自己的工資太低,待遇與工作不相稱。受訪青年的收入來源包括全職工作、兼職工作。深度訪談年輕人的收入中位數為15,200元,而問卷調查的收入中位數結果則是6,000至9,999元。一方面,大部分有全職工作的青年認為自己工時長、部分行業長期低薪,比不上任職其他行業的同輩,而覺得不滿。壓力同時來自高昂的生活成本和遙不可及的人生目標,包括置業。
大約40%接受第二輪深度訪談的青年自認是貧窮,他們對於貧窮有多元化的理解。有青年認為三餐不繼才算得上貧窮,有些人覺得人工未達到港人月入中位數就算是貧窮,亦有人認為很多目標未能達成,導致「精神貧窮」。
絕大部分已有全職工作的受訪青年覺得最低工資調整幅度太低,自己未能受惠。無論認為自己屬於中產或基層的受訪者,均有共識,認為即使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提升至40元依然是太低,與市場脫節,調整幅度不合理。不少人往往將最低工資時薪和「一餐飯」的開支掛鉤,認為最低工資水平要吃得起「一餐飯」才合理。受訪者認為最低工資如有合理升幅及政策檢討,對基層家庭及兼職工作者有很大幫助。
我們認為,討論最低工資,或有助青年起步的一刻,但更重要是讓他們看到發展空間,難道青年人一世也在領取最低工資水平?青年的優勢是年紀輕,未來有無限的可能,發展才是重要一環。政府在去年12月公布了《青年發展藍圖》,整全地勾劃政府未來長期青年發展工作的理念和方針,並在首階段提出超過160項支持青年發展的具體行動及措施。我們期望,《藍圖》有助青年發展,為他們帶來更多向上流的機會。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