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1月 28日
星期二
   | 氣 溫 : 23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配偶共用長者醫療券 相關手續須小心拿捏
發佈日期 : 2023-06-07


醫務衞生局向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提交討論文件,透露了容許夫妻共用長者醫療券的政策方向及細節。當局指出,其中一個原則是盡量便利長者,簡化申領過程,例如夫妻雙方同意下,只需一同親身到訪醫療服務提供者,出示身分證及申報婚姻狀況,登記一次,戶口便連結,直至任何一方提出書面請求選擇退出為止。我們認為,便利長者是必須的,但當局也需要從中取得平衡、拿捏準繩,畢竟醫療券涉及金額,部分長者婚姻狀況或未如理想,講錢更是傷感情,保留部分申領手續或可減少日後夫妻間爭拗的風險。

醫衞局在文件中表示,目前正擬定計劃執行細節,其中一個原則是盡量便利長者,簡化申領過程,毋須長者預先申請。根據初步設計,長者及配偶在雙方同意下,只需於任何一方使用醫療券時,一同親身到訪醫療服務提供者,出示身分證及申報婚姻狀況,登記一次,雙方的醫療券戶口即會在電腦系統上連結,直至任何一方提出書面請求選擇退出為止。

在戶口連結後,當長者本人醫療券戶口內的餘額耗盡,即可使用配偶戶口的醫療券餘額。當局也會增設電話短訊通知,當長者使用本人或配偶的醫療券戶口以支付醫療服務時,系統將以電話短訊實時通知長者及其配偶,以保障他們的利益。

由此可見,醫衞局在上述優化計劃之中抱持兩大方向:便利長者,以及增加透明度。我們對此予以肯定,畢竟這是社福政策,對象更是長者,簡化申領過程有其必要性,亦無謂讓長者感到「被留難」。不過,社會也必須正視有關政策一方面有助長者善用醫療券資源,但同時有機會增加夫妻間日後爭拗的機會。首先,長者心理健康建基於多種因素,其中之一就是金錢。部分長者退休後便完全沒有收入,僅依靠積蓄或政府的各樣津貼度日,當中包括醫療券。他們或許會相當重視醫療券,社會務必要理解這一點,從此推論下去,醫療券本來由自己使用,有機會變作與配偶「共享」,也許不是味兒。

我們認為,醫療券涉及金額,部分長者婚姻狀況或未如理想,講錢更是傷感情,保留部分申領手續或可減少日後夫妻間爭拗的風險,應該可以在過程中篩走不適合共用醫療券的長者們。醫衞局目標是在今年7月內推出配偶共用醫療券的優化計劃,時間不足兩個月,當局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執行,在相關手續方面小心拿捏平衡,的確是一門困難的藝術。

您可能有興趣:

1
證監會梁鳯儀指「無法可執」推諉責任 應向財庫局求援完善法例 非坐以待斃

2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接連有「詐」 證監會執法被動 投資者教育失敗

3
跨部門演習添市民參與 有助增加公眾居安思危

4
人手短缺應多元方案解決 科技與輸入外勞相輔相成

5
要求警方打擊白牌車不切實際 運輸局應順應時勢 盡快納入規管

6
醫護須細閱各細節 環環相扣人命攸關

7
不法之徒行騙手法層出不窮 市民須主動增防騙「免疫力」

8
「習拜會」舉世矚目 管控分歧成共同目標

9
以色列殺紅了眼 狂轟濫炸難民營

10
處理僭建物須謹慎 勿讓制度出現虛位

11
學童體能活動量不甚達標 家長應培養恆常運動文化

12
西方飲食文化不利健康 緊記多蔬菜少紅肉原則

13
播下「防恐」種子 構建安全社區 走火警演練 可滲入反恐教育元素

14
李家超擼起袖子加油幹 果斷處理「老大難」問題

15
承建商安全意識須提高 除牌彰顯事故嚴重後果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