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9月 21日
星期六
   | 氣 溫 : 28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接連有「詐」 證監會執法被動 投資者教育失敗
發佈日期 : 2023-11-27


警方於上周六(11月25日)召開記者會,指虛擬資產交易平台HOUNAX涉嫌詐騙,至今已收到逾130人報案,涉及款項接近1.2億元,有人損失過千萬元。警方已要求網絡平台將有關應用程式下架及或有拘捕行動。今次是繼JPEX平台後,再次有交易平台被被警方點名是「詐騙」,而兩宗個案都顯示證監會處理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不法活動乏力。今次跟上次處理JPEX一樣,證監會都只是「鬼祟」地在自家網站更新名單而已,令廣大市民未有及時警醒過來。我們認為,證監會執法及投資者教育極為失敗,可歸納為四大致命傷:處理「可疑平台」敷衍了事;闡釋「可疑」之處語焉不詳;投資者教育宣傳渠道出錯及被動;宣傳方式守舊乏味,缺乏成效。

翻查資料,香港證監會列出的「可疑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清單有9家,最新列入是「香港數字研究院」,上載至網站的公告發出日期是上周五(2023年11月24日),據證監會解釋,是「該公司聲稱已獲得香港證監會的牌照,但事實並非如此,上述公司亦看似以香港投資者作為對象」。

我們使用WiseSearch新聞檢索糸統,發現是「零」本地紙媒報道,只有極少數網媒及不知名網站提及。換言之,若非市民刻意在網站搜尋該名,或登入證監會網站,否則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該個「香港數字研究院」有可疑;另一個可疑平台「BitCuped」同樣是「零」本地紙媒報道。

這個現象是否傳媒不重視報道「可疑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呢?答案肯定不是!騙案已是社會公害,各大傳媒機構及網媒都積極及大篇幅報道。筆者粗略統計,在近一年,印刷傳媒刊登有關「騙案」及「防騙」的新聞報道由40多篇至330篇不等。以《成報》為例,近一年報道有關騙案及防騙資訊約250篇,即平均約1.5日就刊發一篇,而且不少是刊於頭版,提高市民警覺。

那麼,為何傳媒對證監會的「可疑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是「零興趣」報道呢?可歸納為4大致命傷:

致命傷之一:證監會本身輕視「可疑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重要性,也不主動執法,完全敷衍了事。

證監會發牌科總監兼金融科技組主管黃樂欣早前在記者會上回應JPEX事件時,指已早把列入「可疑」清單,暗指市民沒看。證監會昨天首次就HOUNAX涉嫌詐騙的回覆如出一轍,指「涉事平台未經監管和未獲證監會發牌,當局無權暫停平台運作」。稍有常識都知道:任何非法活動都肯定不會受監管,證監會此答案豈非已表明「不處理虛假或違法平台」的立場,也說明不會主動執法!

此外,當證監發現「可疑平台」時,只把可疑名單上載至證監會網站就已當完事,俗語所云「講咗當做咗」!

在證監會前晚(11月25日,即警方舉行記者會當日)發布帖文,內容是:「證監會提提你:HOUNAX虛擬資產交易平台(11月1日)已列可疑平台名單,多名投資者投訴可疑活動」,該則帖文截至昨天(11月26日)上午10時,只換來「16個公仔表情符號、1個人留言、20個轉發」,無法吸引網民的興趣。

究竟在該帖文留言的網民「Stephen Yeung」寫什麼呢?可說是一語中的,寫著:「我只可以講證監做得好被動,今次中招嘅人大部分都係無防騙意識同埋無睇證監個可疑名單,我見到個問題就係證監會係依加投資騙案氾濫底下無加強宣傳,令到大眾關注,投資前要諗一諗,查一查,建議證監同警方加強係宣傳投資防騙加強宣傳,投資騙案涉及嘅金額通常都係最大,所以應該從投資騙案加強宣傳,唔係香港只會成為騙徒嘅目標,成為詐騙之都。因為香港人錢多,特別係上左年紀嘅人,但係防騙知識最弱都係佢地,希望證監會可以總快從宣傳教育方面著手打擊騙徒嘅氣勢。」

再轉看警方社交平台Facebook直播虛假投資平台HOUNAX涉嫌牽涉詐騙案的簡報會,就有「700個公仔表情符號、197個留言、38個轉發」。網民留言大致有「多謝提醒!」、「支持警察,嚴正執法」、「辛苦香港警察,謝謝你們保護香港」、「警察加油,主動出擊,係Facebook成日玩掛人地的相來引人來騙,你提醒別人,佢就拒絕你入去,真係要諗辦法處理」等。由此可見,HOUNAX平台可疑的訊息是警方「發揚光大」,召開記者會藉傳媒和自家網上社交平台廣泛發放訊息,才引起市民注意。

致命傷之二:證監會闡釋「可疑」之處,語焉不詳。

證監會在公告指出:「上述公司(指:Hounax)聲稱是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並與一所金融機構和另一所創投公司有業務合作,但事實並非如此。上述公司亦看似以香港投資者作為對象,尤其在其用戶登錄頁面預先填充了+852字段,以及於Facebook、X(以前稱為Twitter)和YouTube 提供了「Hounax 香港」的社群媒體頻道。

我們看完整段文字,充其量只是訛稱與某公司合作,看不出有「詐騙」意味,怎教市民提防有「詐」呢!


致命傷之三:證監會的投資者教育宣傳渠道出錯兼被動。

除證監會外,亦會透過其轄下的「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簡稱:投委會),職能是「專責提升香港的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可惜,證監會及投委會長期均依賴與財經記者打交道,與港聞記者缺乏聯繫與溝通,無論發出新聞稿,又或約訪傳媒就特定題目做「細圍」訪問,都是向財經記者「埋手」。

據知部分傳媒財經組會把這些通知港聞組,交由他們決定;部分則看見與財金市況及新聞沒關連,就不作理會。騙案的新聞幾乎99.9%是由港聞版負責,試問當投委會或證監都選錯溝通對象,怎會有傳媒大力替他們宣傳騙案呢!

此外,據《成報》採訪部憶述,早在數年前已曾經聯繫投委會,邀請撰寫有關針對投資虛擬貨幣的文章,提醒市民注意事項,可惜換來冷淡的回應,着自行上網下載內容改寫就可以了。試問免費宣傳渠道的機構,怠懶如此,怎會可以有效做好投資者教育呢!採訪部指出,有些政府部門就用好這個免費平台「說故事」,例如衛生署及醫管局就按自己部門的工作重點,每星期寫一篇文章,有嚴肅的政策,也有輕鬆的人物故事,部分更由醫生操刀和把關,毫不馬虎。

致命傷之四:宣傳方式守舊,內容乏味,缺乏成效。

投委會對上一次投委會見港聞傳媒,就是派出企業傳訊總監楊蔚怡孖着警方網罪科講述網上投資騙案,但所述內容完全是「阿媽係女人」的呼籲,欠缺深度分析趨勢及實用貼士,結果這次新聞是網罪科警司陳純青做了「最佳男主角」,絕大多數篇幅落在他身上,準備充足,分析獨到,起碼聽起來,記者也能找到重點寫。

證監會日前在社交平台發帖文,談及可疑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名單在過去三個月新增4家可疑交易平台,令該名單總數增至九家。圖片毫無吸引,最致命是3句中文辭不達意(見圖),用字重覆,看畢腦袋只記得「可疑」和「平台」四個字。不知會有多少人會進入名單細看。

您可能有興趣:

1
香港馬路繁忙如虎口 旅客單單遊應當小心

2
特首設調研小組介入屬明智決定 有效協助港大盡早回復正常運作

3
公屋加設扶手與座椅屬基本設施 真正幸福感來自管理佳及物價平

4
暑假過後須時適應校園生活 應急機制有助學童渡過難關

5
內地奧運健兒訪港難能可貴 市民應好好把握機會多交流

6
香港7月出口表現有驚喜 反映今年餘下時間續向好

7
以色列與真主黨各有各忌憚 中東局勢升溫未致區域戰爭

8
莫迪晤澤連斯基籲與俄談判 僅流於空談圖左右逢源為實

9
國家隊奧運健兒將訪港 增強市民愛國民族精神

10
蘇林訪華體現革命友誼 中越關係不因人事而變

11
加沙停火談判欠缺互信 以巴衝突止息困難重重

12
訪港旅客人次按年增 盛事活動成效漸顯現

13
巴黎奧運後美夢結束 馬克龍面對政治現實

14
公院藥物驚現網店揭遺漏 環保署須助市民處理「藥餘」

15
巴黎奧運迎來嶄新氣象 美國傳統奧牌倉庫不再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