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太空業務發展,一直是國家級別的任務,因為太空科技往往跟軍事競賽掛鉤。能發射火箭就代表有發射導彈的能力,火箭能夠上升至太空軌道,就代表有攻擊地球每一個角落的能力。
冷戰時期,蘇聯美國關係緊張,兩國為了顯示自己的軍事力量,投放大量資源研發更好的火箭,造就了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隨著蘇聯解體,美國投放於太空發展的資源也相對減少,慢慢地,太空發展從純軍事競賽變成了半民生用途,現在有不少的衛星,都是用於提供網絡服務的。
以往因為太空業務發展投資額巨大,回報期長,基本上沒有私人公司,會直接參與火箭研發事業。但隨著人類科技進步,燃料能量轉換率提升,世界「首富」Elon Musk將他創建的SpaceX從死神中接回來後,越來越多私人公司開始參與火箭研發。現在火箭業務的私人公司,主要分為三個派別(1)實務派——如SpaceX,Rocket lab,(2)國防派——如洛克希德馬丁,(3)玩樂派別——如Virgin Galactic, Blue Origin。
如果你認為太空探索板塊值得投資的話,現在也有不少已上市公司可以選擇,就連Cathy Wood去年也募資成立了ArkX基金,「聲稱」專門投資太空板塊股票。除了火箭板塊公司外,其他太空探索公司,其實也值得留意,包括衛星/船艙製造公司及引擎製造公司。
不過對於投資太空發展公司,大家也要注意風險,例如Richard Branson創建的Virgin Galactic(SPCE.US),於2021年首次全員發射成功後,股價曾經升至接近60美元,但公司於高位配股後,股價一直下跌。竟然等了兩年時間之久,Virgin Galactic最近終於第二次全員發射成功,可是升空成功後,股價則跌至3.46美元(2023年5月31日收市價)。而Richard branson的Virgin Orbit更是可怕,分拆上市後,直接破產,股票價值歸零。
面對宇宙,人類是多麼的渺小,世界是多麼的大,所以我一向支持及喜愛外太空探索及發展。但是投資太空發展公司的話,大家還是最好打醒十二分精神,認清楚公司的能力及管理層收入承諾是否能兌現,因為高科技公司估值的由來,大多來自於公司預測的未來收入,管理層開了過大的空頭支票,通常只會破產收場,面對空談公司,大家還是少碰為妙。
本人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