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上周再創出今年新低見16,863點,對此筆者是有點意外,因為外圍市況走勢不俗,加上中國亦有政策出台,所以筆者認為今次下跌反而出現一個很高值博率的入市機會,而今年港股走勢都是每次新低後都會有一波數百點、甚至過千點的反彈出現;而最重要是就中美兩國客觀經濟數據去分析,筆者傾向港股差不多到底部,所以會更為進取一點,為明年先行作出部署。
美國上周四(12月1日)公布10月份PCE物價指數,按年升3%略低於預期3.1%,前值3.4%,按月方面,增幅為0%,低於預期0.1%,前值為0.2%。10月核心PCE物價指數按年升3.5%,符合市場預期,前值3.7%,按月則升0.2%,符預期,前值升0.3%。受消息刺激,美國道指當晚升幅超過500點,但值得留意是科技股納指反而是下跌收盤;從中可以反映出,市場對通脹、加息等因素大部份已經率先反映在息口敏感的科技股身上,今年美股漲幅基本上全由科技七巨頭貢獻,往後投資者就要多加留意,即使通脹回落、甚至炒作減息預期,美國科技股再上升空間都很有限。
就現時通脹數據看,聯儲局再加息基本上是「名存實亡」,雖然偶然會有官員出來「放鷹」,但大方向基本上已不變了,反而美國財長耶倫對貨幣政策睇法上更為堅定,早前表示聯儲局無須進一步顯著收緊貨幣政策也足以令通脹下滑,經濟有望呈現軟着陸。聯儲局已經收緊利率政策一段時間,效果日漸浮現,包括令通脹有序回落。她認為,通脹回落勢頭良好,顯示當局目前無須進一步收緊銀根,也可以達到令通脹回落至2%局方目標的水平,就業市場保持強勁,經濟有望軟着陸。對此,筆者認同一半,緊縮貨幣政策的確再無必要,但美國經濟未來出現軟著陸仍有所保留。美國貨幣政策不再緊縮下,已經是對新興市場及港股有實際上的大支持,相比其他政策都來得重要。
至於中國經濟方面,11月份中國製造業活動意外恢復擴張,國內需求的溫和增長抵消了海外訂單的持續下滑。11月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0.7,遠高於49.3的預期,較上月的49.6大幅改善,重上50點榮枯分界線之上。財新與官方製造業PMI形成對比,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製造業活動下降幅度大於預期;但財新調查的範圍與官方不同,財新更關注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官方調查覆蓋了規模較大的國有企業。最近的經濟數據顯示,撇除房地產投資外,其他經濟領域上都出面不同層面復甦改善,加上未來中國政府亦發債以刺激基礎設施支出和經濟增長,整體前景不會太悲觀。
權益申報: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