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近代史上最漫長的反迫遷、反開發抗爭案「聖母荒地機場計劃」,當地時間17日終於落幕,法國政府正式放棄開發。消息傳出後,據守濕地53年,不斷與財團、防暴警察對壘的抗爭組織無不歡欣鼓舞,但地方開發派團體極度不滿,認為法國已在聖母荒地問題上蹉跎了半個世紀,白燒了10億歐元(約95.5億港元),政府卻屈服於「環保民粹」,揚言定會讓馬克宏政府付出代價。
本報國際組報道
位於法國西部羅亞爾-大西洋省的聖母荒地,擁有歐洲相當珍貴的濕地環境,但自1965年開始,該區卻被劃為國際機場預定特區,漫長的官民抗爭自此展開。當時,歐洲航空交通正高速發展,法國政府一方面想開發地方經濟,另方面也想擴張跨大西洋的空中貿易,故看上人口稀少、土地便宜的聖母荒地。不過,擔心土地被徵收、機場影響生活、濕地環境遭破壞的地方居民與環保人士,因農民團體領銜而起反抗。
抗爭者鼓舞 開發派不滿
各方壓力下,新機場建案就此「順延」,但官方暫停的同時,羅亞爾-大西洋省政府卻逐步徵收聖母荒地周邊4,000多公頃土地,劃為開發待用的「緩衝管理區」,至2000年,社會黨籍的法國總理若斯潘(Lionel Jospin)才令「重啟開發」。法國政府認為,擔當羅亞爾-大西洋省空中門戶的南特機場,目前能接納的旅客吞吐量已滿載飽和,但周邊土地已無擴建空間,故興建聖母荒地機場,即是法國開發「大西部」是一定要幹的發展建設。
不久後若斯潘就因大選失利退出政壇,但聖母荒地的開發案卻愈演愈烈,這段時間各級政府雖加快了土地徵收與工程腳步,惟環團人士與地方農民亦強烈反彈,以「聖母荒地是重要的濕地,其自然資產包括多種瀕臨絕種的動植物種」為由,向各級法院提出訴訟。
1000防暴警被4萬人包圍
開發區內則有十多個不願配合開發的「釘子戶」陸續收到搬遷強制令,有「官逼民反」的氣氛,但也激怒了法國輿論,自2008年開始,大批環團與反迫遷聲援者紛紛在開發區發起非法移居的「佔領行動」,建立對抗營寨、成立「防衛區」,對抗開發的佔地更已自成為數百人規模的小型社區。羅省政府曾多次試圖驅離聖母荒地的佔地者,往往引發更大民怨、刺激更多民眾挺身而出,像是在在2012至13年間,雙方就曾爆發過多次暴力衝突,更出現1,000名防暴警察被4萬抗爭者包圍的懸殊狀況。
眼見開發已拖延太久,地方民怨又不見消散,馬克宏政府最終在「公共利益」與「地方強烈反對」聲明下,當地時間17日正式宣布放棄聖母荒地,53年的開發纏鬥終劃下句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