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5日
星期四
   | 氣 溫 : 27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自我管理不足病情惡化 忽視病徵 心臟衰竭殺埋身
發佈日期 : 2017-06-18

心臟健康列車去年舉行了多個工作坊。
心臟衰竭患者莫先生和醫生呼籲關注自我管理。
本港每年因心臟衰竭入院人次超過1.8萬。
心臟健康列車去年舉行了多個工作坊。
心臟衰竭患者莫先生和醫生呼籲關注自我管理。

心臟衰竭是一種普遍和嚴重的疾病,本港每年因此病入院人次超過1.8萬,其中800人死亡。心臟科專科醫生提醒心臟病患者,自我的生活習慣及個人管理十分重要,而氣喘和腳部水腫是心臟衰竭常見的病徵,然而不少患者的警覺性低,大大增加病情惡化而需要入院治療、甚至死亡的風險。


本報港聞部報道


為探討本港患者情況,心臟健康列車去年舉行了多個工作坊,心臟健康列車召集人陳藝賢醫生及起搏之友副主席蔡致中醫生,更公布一項「心臟衰竭患者的認知及自我管理」問卷調查,調查成功訪問102名心臟衰竭患者(66男36女),當中三成過去一年曾因心臟衰竭而入院一次或以上,反映不少患者病情嚴重!雖然逾八成受訪患者知道心臟衰竭會引致氣喘(85%)、腳部水腫(83%)和容易疲倦(83%)等常見病徵,但54%不知道會引致食慾不振;亦分別有31%及44%不知道個人行為和習慣與心臟衰竭的病徵及入院次數有關,顯示患者認知不足,容易忽略日常生活對病情的影響。


忽略生活習慣影響

若要有效控制心臟衰竭,日常生活習慣及積極自我管理亦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調查發現僅60%受訪者常常或每天進食低鹽餐,只有41%常常或每天運動30分鐘,且多達25%從不或很少運動。量度體重及檢查足踝腫脹情況有助監測病情,但只有13%會常常或每天量度體重,35%表示從不或很少會;亦僅36%會常常或每天檢查足踝腫脹情況;同時,只有21%表示常常或每天避免患病(如接種流感疫苗及避免與患病人士接觸),更有20%表示會忘記服藥,可見患者普遍忽略良好的自我管理及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調查同時發現,即使出現病徵,大部分受訪患者亦沒有採取行動作改善,當感到呼吸困難或足踝腫脹時,只有39%很可能會減少飲食中的鹽份,更只有18%很可能會減少流質攝取,僅44%很有可能尋求醫護人員協助。受訪患者的求診意識同樣薄弱,只有13%至30%患者出現不同病徵時,會於一至兩天內即時求診,過半數患者感到氣喘、腳部水腫或食慾不振,只會待覆診才告訴醫生,分別達57%、56%及69%;即使病徵嚴重至不能工作、上街或做家務,分別53%、64%及59%患者亦只會待覆診時尋求醫生協助。


將研發自我管理App

陳藝賢醫生指出,結果反映患者就心臟衰竭的自我管理不足,主動尋求醫護協助的意識薄弱,須加強針對病徵及自我管理的患者教育,並計劃研發協助他們自我管理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式。

心臟衰竭是指心臟因各種原因引致功能減弱,患者的心臟泵血功能會出現問題,令氧氣及其他養分未能有效地透過血液輸送到身體各部分,病情嚴重有機會引致死亡。蔡致中醫生表示,氣喘和腳部水腫是心臟衰竭常見的病徵,然而不少患者的警覺性低,大大增加病情惡化而需要入院治療,甚至死亡的風險。治療心臟衰竭,患者的生活習慣及自我管理十分重要,此外,亦可透過藥物治療或植入心電儀器來控制病情。近年已有新式藥物適用於二至四期心臟衰竭患者,研究證實有效減低入院機會及死亡率。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