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發展局昨日在記者會上推銷「明日大嶼願景」計劃的好處,包括交椅洲人工島提供的1,000公頃土地,預計可以提供約15萬至26萬個住宅單位,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可避免繼續依賴在新界北作進一步的住宅發展。不過,多個關注團體認為政府應先考慮發展現時仍未發展的2,000公頃住宅土地,而綠色和平亦表示,棕地收地成本只要333億元,相較填海便宜八成,且有民意支持,質疑沒有理由不優先發展。
發展局昨在記者會上指出,「明日大嶼願景」建議在交椅洲附近發展人工島,可以提供大面積土地以全規劃各種社會所需的用地,建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社區。在住屋方面,交椅洲人工島可提供約15萬至26萬個住宅單位,當中七成即10.5萬至18.2萬2千伙為公營房屋,可避免繼續依賴在新界北作進一步住宅發展,讓新界毋須承受人口不斷增加壓力。
環團:棕地收地成本低八成
發展局又指,本港大量樓宇面對迅速老化情況,到2046年,約32.6萬個私人住宅單位樓齡達70年或以上,人工島可為受市區重建影響住戶提供較近市區的重置土地。
守護大嶼聯盟、東大嶼都會關注組、守護堅城聯盟等團體,昨日則到立法會公共申訴辦事處投訴,批評政府偷步向立法會申請5億元可行性研究撥款,直接進行「明日大嶼」工程規劃,是程序不公義。團體又指出,現時有2,000公頃住宅土地未被發展,建議政府先發展該些土地,並審視可持續發展及環保才考慮填海。
另外,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朱江指出,推算棕地造地成本為333億元,僅填海約四分之一,且發展棕地民意支持度高,造價較填海便宜,政府亦即將完成兩份可行性研究,但批評政府遲遲不公布有關研究,填海卻未研究先估算,更在立法會「插隊」申請撥款,是倒行逆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