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06月 09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9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電子報

竹篙灣醫療站「退伍」 汲取經驗助應對公共衞生風險
發佈日期 : 2023-03-21

社區隔離設施的環境與一般的醫院及診所差異甚大,故
醫管局社區隔離設施主管醫生黎靖匡醫生(中)表示,
醫療站人員除要適應全新服務模式,也要隨機應變,團
社區隔離設施的環境與一般的醫院及診所差異甚大,故
醫管局社區隔離設施主管醫生黎靖匡醫生(中)表示,

社會邁向復常,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已於上月底結束運作,醫院管理局在隔離設施內的醫療站完成歷史任務,醫護同事已各自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過去一年多的寶貴經驗,不單成為我們的共同回憶,更是我們推動醫療服務進步的新動力。

撰文:醫院管理局

去年年初正值本港新冠疫情高峰,竹篙灣由最初的檢疫中心,轉為社區隔離設施,醫管局亦於同年2月在竹篙灣設立醫療站,照顧入住的輕症患者,冀減輕入院壓力及加快病床流轉。醫療站的跨專科醫療團隊會為病人提供一站式支援,如提供評估篩查、處方新冠口服藥,以至情緒輔導等。

營運一年多以來,醫療站合共為病人提供超過33萬次的電話醫療諮詢服務,並提供超過9萬次遙距症診及超過10萬次外展服務。去年8月疫情高峰,醫療站每日需處理約800次遙距醫療及800次外展服務。

回想起當日設立醫療站,醫管局社區隔離設施主管醫生黎靖匡既擔心又期待:「由一般的醫院或診所,搬到社區隔離設施提供治療,初期有很多新事物要摸索,既要適應全新服務模式,也要懂得隨機應變。運作初期,大眾對運作有不少意見,全靠醫療團隊及政府部門合力理順安排,市民才逐漸改觀。」

跨專科醫療團隊發揮所長

要開設醫療站,第一個要處理的是人手問題。疫情下公立醫院人手緊張,不過各醫院仍然咬緊牙關調派人手到竹篙灣設置醫療站,亦有部分人來自私營機構,在疫情高峰,醫療站有逾百名醫護人員進駐。這反映了同事都對竹篙灣醫療站紓緩醫院服務壓力的期望,使黎醫生更珍惜竹篙灣的人力資源。

黎醫生設計服務模式及編排工作時,會認真審視所有成員的工作背景,務求所有同事都可以發揮所長。例如醫療站會分流確診新冠病毒病的兒童,安排兒科醫生及早跟進;又識別受情緒困擾的高風險病人,由精神科護士及早介入。此外也會與民安隊及其他政府部門緊密合作,提供醫療以外的服務,即使是輕症病人,相信也感受到醫管局的全人醫療服務。

運用遙距醫療技術

由於需要照顧大量病人,醫療站在營運期間參考遙距診症運作,例如醫療團隊外展工作時使用的智能血氧、血壓儀、溫度計等病人維生指數,會自動上傳到電腦系統。隔離設施內的遙距診症及送藥服務,亦能讓前綫同事減少穿梭隔離設施的時間,讓有需要的病人盡早獲處方抗病毒藥物。

疫情是智慧醫院的催化劑,黎醫生期望,遙距醫療的經驗長遠有助公營醫療系統運作更得心應手 : 「這次經驗對我們篩選合適的病人接受遙距醫療提供更多參考數據,我們也發現部分長者或行動相對不便的病人,對電子科技需要時間適應。這些體會都有助我們微調遙距醫療服務,以更符合病人期望。」

您可能有興趣:

1
樹齡60歲石栗樹 建築署:4.14檢查無腐爛迹象 尖沙咀鬧市12米高大樹突倒塌 壓毀私家車司機險過剃頭

2
香港近年較嚴重塌樹意外

3
巴富街鳳凰木去年砸中4車

4
發展局就樹木護養推10項優化措施

5
凸顯糖尿病精準治療潛力 助訂個人化治療 中大發現新基因標記可測糖尿患者冠心病風險

6
病變或細菌感染可致病 小兒指甲問題盡早求醫

7
計劃框架或下周公布 將推2幅地供發展商投標 私人參建資助房屋料售價較居屋高

8
過渡屋恒莆新苑招租 首輪6.30截止

9
城規會今討論油麻地分區計劃大綱圖修訂

10
前區議員王進洋涉電騙 還柙9.28再訊

11
疑兩大菜檔「家農」及「新界仔」業務積怨 反黑接手調查 連鎖直銷菜檔女工牛池灣當街捱斬兇手逃遁

12
鑽石山斬人案 利民會熱線求助增 逾半有精神健康問題 憂受歧視

13
土瓜灣「麵粉伯伯」倒斃後巷 遺體料葬公墓 街坊盼代辦身後事

14
北京:料美國會確保所有代表參會 特首辦:維護國安理直氣壯 美跨黨派議員促華府勿邀李家超出席APEC

15
福島海灣捕獲一魚「銫」含量超標180倍 專家:高劑量銫倘進人體 嚴重可致癌症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