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06月 05日
星期一
   | 气 温 : 29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电子报

放宽入境检疫限制做法可取 支持审慎评估加快復常步伐
发佈日期 : 2022-09-24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天公布四项入境检疫措施,包括取消入境旅客的强制酒店检疫,容许接受为期3天的家居医学监测,以快速抗原测试阴性检测结果证明,取代登机前48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等。我们欢迎特首以务实有序的方式放宽入境检疫限制,并期望政府能够进一步与外国对接,放宽甚至取消限制,方可吸引更多外地旅客以至商界人士来港。

政府昨天公布的四项新安排,可说是千唿万唤。新安排相信有助减少本地居民和海外旅客来港的障碍,为旅客带来便利。而政府容许未完成疫苗接种人士返港,符合《基本法》港人有权自由出入境的要求。至于回港易及来港易不设上限,亦为往后与内地进一步通关做准备。

经歷了两年多的防疫控疫后,香港各行各业饱受到冲击;本来,疫情在全球肆虐,不同的地方经济亦受影响,相对上香港情况未必落后于其他地方。可是,随着病毒渐弱、疫情渐转轻微,外地政府早已调整对策,逐步撤消入境限制,在这情况下香港政府仍然严厉限制入境,香港的旅游以至营商吸引力自然大减。

政府昨天公布的四项措施,绝对是务实的一步,但我们担心这些安排仍然未能有效令香港经济回復活力。虽然措施是便利来港人士,但其实只做了一半,新措施带来最大的便利是让香港人出外旅游或工幹时回幹较为方便,可是由下周一起旅客仍需要有三天的医学监测,换句话来说他们在来港后首三天仍未能出外参与不同的活动、或观光或消费,这无疑大减游客来港的吸引力。

再者,香港目前仍有黄码、蓝码之分,凡是未接种三针疫苗者皆不能进入食肆、戏院、主题公园以至不同的娱乐场所。然而,外地政府虽然也鼓励市民接种疫苗,但不少人对于疫苗仍然有保留态度,亦未必所有地方或所有旅客愿意或有机会接种疫苗。政府此项限制,不单是令香港未有接种疫苗者不便,同时亦为未接种疫苗的旅客带来不便。

即使完成了疫苗接种的旅客,入境后也要申请临时疫苗通行证,而且香港目前仍然有社交距离等种种限制,相对于其他地方控疫仍然严格,试问在这情况下,香港又怎能吸引旅客。

一直以来,香港人以灵活变通、有效率为外地人士所称颂,但过严以至未能与并进的防疫政策,只会令香港灵活不再。看近日香港航空枢纽和金融中心的全球排名下跌,各行各业竞争力正迅速下降,而我们的竞争对手新加坡积极进取,争取国际商机,令关心香港经济前景的人不禁着急起来。

过去三年因疫情而停摆的经济,要恢復过来并非一朝一夕,因疫情而要离职转行的人或服务,难在短期内再回到服务岗位上,我们期望当局採取更积极行动,及早撤销所有防疫措施,让香港与世界各地重新接轨。否则,行动越慢,香港復常之路只怕更是慢慢长路。

您可能有兴趣:

1
朝鲜半岛局势须以沟通代替对峙 按双轨并进思路重启有意义对话

2
疫情加剧精神健康危机及发病率 政府分配人手资源宜优于其他科

3
港铁感谢日源于服务延误 市民宁要零故障多于补偿

4
准未毕业大学生投考 作用有限 政府须改变职场文化 挽留人才

5
立法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方向可取 政府给予培训等配套措施更重要

6
极端酷热天气悄然来袭 市民警惕意识有待提升

7
日出康城拆走主力墙 港铁 屋宇署处理温吞

8
落实与内地器官移植法律框架可达双赢 社会应明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道理

9
债务上限危机带来短暂震盪 美国经济衰退才属真实风险

10
长洲飘色政治选材激减 市民发洩不满渠道渐少

11
6中学生策划炸弹恐袭案 情节严重 揭示老师应早辨识激进化倾向学生

12
中美关係举足轻重惟遇困难 华盛顿须弃打压心态免窒碍

13
大湾区一站式访问应即日来回 李家超亲身示范一小时生活圈

14
全球衞生议题事关重大 极少数国家勿干扰秩序

15
新冠结束警惕仍须保持 疫情恐有一天重临全球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