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7月 24日
星期四
   | 氣 溫 : 30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政府難吸納精英輔政必有因 林鄭月娥堪稱「專家殺手」
發佈日期 : 2020-08-28


自從香港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就經常向公眾發放有關防疫資訊,相信不少市民在疫情之初,輾轉收過一把何醫生的錄音聲帶,提醒大家沖廁要蓋廁所板等實用資訊。可惜,今天在市民眼中的「貼地」專家被「所謂特首」林鄭月娥施壓「滅聲」。我們一再重申,公共衛生議題不應存政治立場,應從科學論政。就全民檢測,專家各有意見,雖然有些仍抱持「做好過不做」的說法,但普遍皆指若檢測量不足或影響找出隱形患者的成效。林鄭堪稱「專家殺手」,不少曾盡心盡力協助她的專家,如研究貧窮問題的周永新及研究房屋黃遠輝,再至今天的何栢良,最後皆被林鄭反唇相向,這也說明了為何政府難吸納精英輔政,政策不得民心。

林鄭於本周二(25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稱,為何有部分人不願意參加全民檢測,應由自從推出檢測計劃後,不斷抹黑計劃、不斷找藉口叫市民不要參加計劃的「所謂專家、醫生及一般人來回答」,「點解佢哋要有咁嘅心腸,去阻止市民參與呢個計劃呢?」,又說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政治計算的目的,找一件事抹黑中央,破壞香港與中央的關係。

林鄭這番說話,矛頭被外界質疑是直指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等。自年初疫情出現後,何栢良幾乎每天在商業一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接受訪問,講解疫情發展。曾於之前一天即周一表明不會參與計劃的何栢良,突然表示因工作及家務繁忙,暫停過去大半年來每早的電台訪問環節。

《晴朗》主持人郭志仁、陳聰及楊樂笙在節目中指出,何未有提及受到壓力,但「我估大家有啲嘢唔駛講到出口」,又指過去大半年與何栢良每早訪問至少10分鐘,何都準備充足,無論多忙都會抽空接受訪問,不相信何提出的原因。主持人指出,在政治環境高壓的大氣候下,專家發表專業意見,都會被扣上許多「政治帽子」或被不同派別攻擊。特首林鄭日前公開批評專家,相信對專家造成很大壓力,令他們很難暢所欲言,「令專業人士唔夠膽講,得返政府官員可以講。係咪就係要做到政府一言堂啱哂,其他意見都不能容納?」

我們同意主持人的說法,對於何栢良暫別講解疫情感到可惜,但尊重他的決定,因每個人面對壓力的處境不同。正如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所言,慨嘆連完全無關政治、純醫學議題的討論都被扣上破壞中央關係的帽子,最終損失是香港社會。馬仲儀醫生在不少人眼中可能是「激進」,但她肯定是「擇善固執」,我們曾經收過有病人家屬來電,替馬醫生抱不平,指她很關心病人,是好醫生,為何要被林鄭罵及針對呢?

林鄭可謂是「專家殺手」,由周永新、黃遠輝,到今次的醫生專家,所有專家都沒有「好下場」,難怪沒有人才願意為政府「賣命」。

您可能有興趣:

1
羅淑佩「追星」心態未戒 留客消費成效 局長隻字不提

2
文體旅局不能本末倒置 大熊貓是國寶 不是明星陪襯

3
支聯會技術脫罪 難掩「外國代理人」真相 完善國安法合情理 防範外部勢力滲透

4
學生屢次偽造文書 僅被輕罰了事 中大校方縱容違法行為 令人失望

5
恐襲事件成功逃生的關鍵因素 在於反恐應急教育的普及程度

6
工業意外頻發背後 員工責任不容忽視

7
俄烏局勢不怕驟然惡化 唯恐溫水煮蛙漸走極端

8
兩電加價約1% 市民經濟壓力不輕 供應電力不穩定煩厭 須盡快解決

9
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 凸顯兩國關係漸穩定

10
政商民合作 成功辦大角咀廟會 夜光龍 街頭盤菜吸引外國旅客

11
入境處處長郭俊峯自製公關災難 審批奧蘇利雲來港 陷幾權謀私爭議

12
房屋署遷置彩虹邨住戶花15年過長 無強化社區支援 忽略待搬居民需要

13
內地經濟增長勝預期 利好因素眾多值期待

14
貨品份量減幅相當顯著 消費者購買力降夠慘情

15
大熊貓經濟如箭在弦 星級飼養員更添完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