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業意外的數字近年來居高不下,根據勞工處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共發生3,514宗工業意外,致命意外更由去年同期的9宗升至11宗。建造業成為重災區,意外數字高達1,443宗,意外率為23.3,遠高於其他行業。政府不斷提高罰則、加強監管,但工業意外數字非但未見下降,反而有上升趨勢。這不僅讓人質疑僱主是否履行了提供安全工作環境的責任,更揭示出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員工是否真正重視職業安全?
工業意外的減少不能單靠僱主或政府的努力。員工作為施工現場的主要參與者,對職安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意外的發生率。若員工對安全規則敷衍了事,或因貪快而忽略基本防護措施,即使僱主提供了完善的安全設施,也無法杜絕意外。
工業意外的發生往往源於兩個主要原因:外部環境的不足與內部行為的疏忽。第一,外部環境與僱主的責任。僱主作為工作環境的提供者,有責任確保工地的安全性。然而,部分企業為了追求效益,縮減安全成本,忽視風險評估,導致工地環境隱藏危機。例如,今年建造業的致命意外中,有工人因「暴露於有害物質中」而喪命,也有工人因「遭墮下的物件撞擊」或「受困於物件之內」而遇難。這些事故的發生,往往與僱主未能提供完善的防護設備或未進行足夠的安全檢查有關。
此外,部分承建商為趕工期,未嚴格遵守施工規範,甚至默許工人進行違規操作,增加了意外風險。僱主未能履行法律規定的安全義務,是工業意外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內部行為與員工的責任。僱主的責任並非工業意外的唯一因素。員工對職業安全的態度與行為,往往也是事故的直接導火索。勞工處副處長馮浩賢指出,若業界能拋棄「貪快、貪方便、要錢唔要命」的心態,許多意外是可以避免的。
例如,滑倒、絆倒和同一高度跌倒,是最常見的工業意外原因之一。然而,這類意外的發生,往往是因工人未按照規定穿著防滑鞋,或忽略地面濕滑等風險。同樣,高空作業中的墜落事故,通常與工人未佩戴安全帶有直接關係。這些行為反映出部分員工缺乏安全意識,對工作守則的遵守流於形式,甚至抱有僥倖心理,最終釀成悲劇。
在探討工業意外責任時,僱主往往成為批評的焦點,而員工對安全的忽視則容易被輕視甚至迴避。然而,工業意外的發生,與員工的行為息息相關。員工如果能重視職業安全,許多意外本可以避免。
第一,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性。人是工作現場的直接參與者,對自身安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員工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嚴格遵守安全規範,例如佩戴防護裝備、按照流程操作,便能有效降低意外發生的機率。反之,忽視基本防護措施,無疑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第二,對安全規範的嚴格執行。員工必須明白,安全規範不是僅供參考的形式化指引,而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基本準則。例如,正確使用安全帶、防止高空墜落,是每位工人的基本責任。任何為了省時省力而忽視規範的行為,不僅威脅自身安全,也可能對其他工友造成傷害。
第三,改變「貪快貪方便」的心態。部分工人在工作中選擇抄捷徑,忽略風險,這種「貪快貪方便」的心態是導致意外頻發的重要原因。員工應意識到,生命安全高於一切,任何取巧的行為都可能付出沉重代價。只有從思想上重視安全,才能真正防患於未然。
要有效減少工業意外,僱主與員工必須共同努力,分工負責,建立一個以安全為核心的工作文化。僱主是安全環境的提供者,可考慮設立獎勵機制,對於長期遵守安全規定的員工給予表彰或物質獎勵,從而激勵工人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作為工地的主要參與者,員工應對自身安全負全責:主動學習職安知識:積極參與安全培訓,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工作中。落實規範操作: 嚴格按照工作守則執行,杜絕僥倖心理,避免因貪圖方便而忽視安全。相互提醒與監督:員工之間應形成互相監督的文化,發現不安全行為時及時提醒,減少人為疏忽導致的意外。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