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7月 25日
星期五
   | 气 温 : 26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政府难吸纳精英辅政必有因 林郑月娥堪称「专家杀手」
发佈日期 : 2020-08-28


自从香港爆发新冠肺炎疫情,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就经常向公众发放有关防疫资讯,相信不少市民在疫情之初,辗转收过一把何医生的录音声带,提醒大家沖厕要盖厕所板等实用资讯。可惜,今天在市民眼中的「贴地」专家被「所谓特首」林郑月娥施压「灭声」。我们一再重申,公共卫生议题不应存政治立场,应从科学论政。就全民检测,专家各有意见,虽然有些仍抱持「做好过不做」的说法,但普遍皆指若检测量不足或影响找出隐形患者的成效。林郑堪称「专家杀手」,不少曾尽心尽力协助她的专家,如研究贫穷问题的周永新及研究房屋黄远辉,再至今天的何栢良,最后皆被林郑反唇相向,这也说明了为何政府难吸纳精英辅政,政策不得民心。

林郑于本周二(25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称,为何有部分人不愿意参加全民检测,应由自从推出检测计划后,不断抹黑计划、不断找藉口叫市民不要参加计划的「所谓专家、医生及一般人来回答」,「点解佢哋要有咁嘅心肠,去阻止市民参与呢个计划呢?」,又说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政治计算的目的,找一件事抹黑中央,破坏香港与中央的关係。

林郑这番说话,矛头被外界质疑是直指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马仲仪等。自年初疫情出现后,何栢良几乎每天在商业一台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接受访问,讲解疫情发展。曾于之前一天即周一表明不会参与计划的何栢良,突然表示因工作及家务繁忙,暂停过去大半年来每早的电台访问环节。

《晴朗》主持人郭志仁、陈聪及杨乐笙在节目中指出,何未有提及受到压力,但「我估大家有啲嘢唔驶讲到出口」,又指过去大半年与何栢良每早访问至少10分钟,何都准备充足,无论多忙都会抽空接受访问,不相信何提出的原因。主持人指出,在政治环境高压的大气候下,专家发表专业意见,都会被扣上许多「政治帽子」或被不同派别攻击。特首林郑日前公开批评专家,相信对专家造成很大压力,令他们很难畅所欲言,「令专业人士唔够胆讲,得返政府官员可以讲。係咪就係要做到政府一言堂啱哂,其他意见都不能容纳?」

我们同意主持人的说法,对于何栢良暂别讲解疫情感到可惜,但尊重他的决定,因每个人面对压力的处境不同。正如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马仲仪所言,慨嘆连完全无关政治、纯医学议题的讨论都被扣上破坏中央关係的帽子,最终损失是香港社会。马仲仪医生在不少人眼中可能是「激进」,但她肯定是「择善固执」,我们曾经收过有病人家属来电,替马医生抱不平,指她很关心病人,是好医生,为何要被林郑骂及针对呢?

林郑可谓是「专家杀手」,由周永新、黄远辉,到今次的医生专家,所有专家都没有「好下场」,难怪没有人才愿意为政府「卖命」。

您可能有兴趣:

1
罗淑佩「追星」心态未戒 留客消费成效 局长只字不提

2
文体旅局不能本末倒置 大熊猫是国宝 不是明星陪衬

3
支联会技术脱罪 难掩「外国代理人」真相 完善国安法合情理 防范外部势力渗透

4
学生屡次伪造文书 仅被轻罚了事 中大校方纵容违法行为 令人失望

5
恐袭事件成功逃生的关键因素 在于反恐应急教育的普及程度

6
工业意外频发背后 员工责任不容忽视

7
俄乌局势不怕骤然恶化 唯恐温水煮蛙渐走极端

8
两电加价约1% 市民经济压力不轻 供应电力不稳定烦厌 须尽快解决

9
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 凸显两国关係渐稳定

10
政商民合作 成功办大角咀庙会 夜光龙 街头盘菜吸引外国旅客

11
入境处处长郭俊峯自制公关灾难 审批奥苏利云来港 陷几权谋私争议

12
房屋署迁置彩虹邨住户花15年过长 无强化社区支援 忽略待搬居民需要

13
内地经济增长胜预期 利好因素众多值期待

14
货品份量减幅相当显着 消费者购买力降够惨情

15
大熊猫经济如箭在弦 星级饲养员更添完美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