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06月 11日
星期日
   | 氣 溫 : 28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電子報

天文台新增極端酷熱級別 保障勞工健康須各方配合
發佈日期 : 2023-03-24


天文台透露,今年將加強酷熱天氣警告服務,新增「極端酷熱」級別,如果天文台氣溫實際或預測達35度或以上,又或新界普遍氣溫達到該水平,天文台便會發出有關特別天氣提示,提醒公眾注意。根據勞工處較早前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計劃在今年夏季推出暑熱指數新指引,以協助僱主及負責人進一步減低僱員在酷熱天氣下工作時中暑的風險。我們對於社會進一步關注酷熱天氣對市民影響,予以肯定,但究竟如何能夠切實保障勞工健康,仍需要各方配合,方能實現。

天文台台長陳栢緯表示,回顧去年本港天氣情況,平均氣溫達23.9度,為有紀錄以來其中一個第六溫暖的年份。去年7月平均氣溫30.3度,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月份。9月至11月的秋季平均氣溫為26.4度,為同期有紀錄以來最高。去年全年熱夜和酷熱天氣日數均達52天,皆為有紀錄以來第二高。

他指出,天文台今年會加強酷熱天氣警告服務,新增「極端酷熱」級別,如天文台氣溫實際或預測達35度或以上,又或新界普遍氣溫達到該水平,天文台便會發出有關特別天氣提示,提醒公眾注意。他續稱,鑑於氣候變化下氣溫上升,天文台正與大學和合作夥伴積極研究極端酷熱天氣對健康的影響。

我們認為,這是提高大眾關注酷熱天氣的第一步,但往後還有很多步需要走下去。根據勞工及福利局、勞工處在今年2月向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提交的討論文件,當局認為需要制訂更具體的指引,包括根據香港暑熱指數制訂適當的工作及休息時間安排,讓僱主參照訂明準則,採取適當措施預防僱員在工作時中暑。香港暑熱指數是天文台與中文大學醫學院共同研究,基於「濕球黑球溫度指數」而得出的熱壓力指數。計算香港暑熱指數的程式考慮了環境溫度、濕度、空氣流動及太陽熱輻射水平等氣象數據和本港整體入院數字,因此能適當反映熱壓力水平對本港整體市民構成的健康風險。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這只是指引,不是法例。我們明白,即使是面對同樣氣溫,從事不同工種的人也有不同感受,例如在主題樂園戶外工作的演員,跟坐在辦公室「冷氣房」的文員便大大不同,因此不可能簡單地「一刀切」處理。正因如此,一旦新指引出台,就更需要各方配合,才能好好保障勞工健康。暑熱指數與新指引是一個基礎,但重要的是僱主如何理解當中內容。

您可能有興趣:

1
海防道塌樹無嚴重傷亡屬僥倖 風季將至跨政府部門必須正視

2
推諉同為受害人不管用 愚蠢非涉騙案脫罪理由

3
配偶共用長者醫療券 相關手續須小心拿捏

4
運輸署車牌查冊指引不清不楚 新聞界冀相關條文寫得更清晰

5
朝鮮半島局勢須以溝通代替對峙 按雙軌並進思路重啟有意義對話

6
疫情加劇精神健康危機及發病率 政府分配人手資源宜優於其他科

7
港鐵感謝日源於服務延誤 市民寧要零故障多於補償

8
准未畢業大學生投考 作用有限 政府須改變職場文化 挽留人才

9
立法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方向可取 政府給予培訓等配套措施更重要

10
極端酷熱天氣悄然來襲 市民警惕意識有待提升

11
日出康城拆走主力牆 港鐵 屋宇署處理溫吞

12
落實與內地器官移植法律框架可達雙贏 社會應明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道理

13
債務上限危機帶來短暫震盪 美國經濟衰退才屬真實風險

14
長洲飄色政治選材激減 市民發洩不滿渠道漸少

15
6中學生策劃炸彈恐襲案 情節嚴重 揭示老師應早辨識激進化傾向學生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