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2月 11日
星期一
   | 氣 溫 : 26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香港天然氣供應更趨多元化 電力供應更穩定助安居樂業
發佈日期 : 2023-09-22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能源供應至關重要,穩定可靠的電力市場對本港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及民生安居起舉足輕重作用。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開幕禮昨日舉行,意味本港天然氣供應更趨多元化,同時代表能源供應更加穩定,成為本港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有力支持之一。與此同時,有關設施也有助本港減少碳排放,有助實現碳中和目標。由此可見,接收站的正面影響將是長遠而深入,值得港人更重視。

中電、港燈合作於香港水域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接收站位於本港西南水域,是本港首項同類設施。接收站採用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技術,液化天然氣經再氣化後,天然氣會經由接收站兩條海底輸氣管道,分別輸送到中華電力龍鼓灘發電廠和港燈南丫發電廠作發電用途。至於全球最大的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紫荊精神號」,其液化天然氣儲存容量達26.3萬立方米,用於接收、儲存及將液化天然氣再氣化。

當運送液化天然氣的運輸船停靠接收站碼頭,液化天然氣會經碼頭設施卸載至長期停泊在碼頭的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這艘船會將液化天然氣暫時儲存,在有需要時利用船上的再氣化裝置將液化天然氣進行再氣化,還原至氣體狀態,天然氣會經由海底天然氣管道運往發電廠作發電用途。

接收站讓本港天然氣供應更趨多元化,同時代表能源供應更加穩定,成為本港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有力支持之一。與此同時,有關設施也有助本港減少碳排放,有助實現碳中和目標。政府在2021年10月發布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帶領香港邁向碳中和。根據《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的四大減碳策略涵蓋以下目標和措施,包括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以及全民減廢。

事實上,減少對化石燃料發電的依賴,增加清潔能源在發電燃料中所佔比例,有助達至碳中和的目標,不過發電的低碳轉型無可避免會導致發電成本增加,帶來更大的電費上調壓力。接收站正好確保香港能源供應更可靠、更多元,亦有助推動電力價格更穩定。

您可能有興趣:

1
區選宣傳獻新猷氣氛熱烈 系統故障窒礙投票須徹查

2
40日有薪侍產假極夢幻 抱留人手與否拭目以待

3
展示國家發展成就重要 妥善處理遷館應同重視

4
國家自主研製飛機挑戰波音等壟斷地位 首訪內地以外城市即選址香港展示實力

5
內地市場更重視真唱 香港藝人靠實力加持

6
中醫遏上呼吸道感染爆發 醫衞局應參照內地作部署

7
明愛醫療事故結果反映錯漏 細節決定一切必須改善到位

8
公屋升降機居民出入命脈 房屋署須確保安全兼穩定

9
智慧醫院概念逐步實踐 病人受惠科技輔助治療

10
證監會梁鳯儀指「無法可執」推諉責任 應向財庫局求援完善法例 非坐以待斃

11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接連有「詐」 證監會執法被動 投資者教育失敗

12
跨部門演習添市民參與 有助增加公眾居安思危

13
人手短缺應多元方案解決 科技與輸入外勞相輔相成

14
要求警方打擊白牌車不切實際 運輸局應順應時勢 盡快納入規管

15
醫護須細閱各細節 環環相扣人命攸關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