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建议放宽青少年进入桌球室的限制,包括最低年龄由16岁降至八岁,并允许穿着校服者入场。桌球运动本身健康是毋庸置疑,而放宽上述限制也必然有利桌球的发展,但当放宽措施一旦实行,各相关持分者都必须面对现实,不法之徒或看到有青少年在桌球逗留而伸出爪牙。这是「有鸡先还是有蛋先」的问题,与桌球本质也无关,警方需要时刻留意变化,而桌球室负责人也有责任监察场内运作情况,如发现异常需要及早处理。
根据《游乐场所规例》第22C,除非获得康文署署长的书面明确准许,否则在晚上8时至翌日早上10时期间,桌球馆持牌人不准许未满16岁人士进入相关处所;身穿校服人士则在任何时间均不可进入。港协暨奥委会副会长、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较早前在立法会向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提问会否放宽对16岁以下人士进入桌球馆的时限,质疑规限令桌球运动被贴上「不良活动标籤」,阻碍发展。康文署回应时表示,「需适当保护心智尚未成熟的16岁以下人士,避免他们在晚上8点后流连桌球室影响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对此,香港桌球运动员、「神奇小子」傅家俊在社交网站Facebook帖文回应称感到失望,称「香港桌球大师赛的成功,并获港府支持成为庆祝回归25周年活动,足以证明桌球是一项健康的体育活动,否则康文署也不会跟香港桌球总会联手主办此项大型赛事,并大肆宣传」。他续称,桌球形象近年渐趋正面,家长乐意带子女学习桌球,认为康文署一直对青少年在桌球室活动的时间作出限制是「大唱反调」,从而认定桌球对年轻一代有负面影响。
康文署最新向立法会提交文件称,为向年轻人推广桌球运动,建议修例放宽青少年进入桌球室的限制,包括不能入场时间由现时「晚八朝十」缩短至「晚十一朝七」、最低年龄由16岁降至八岁,同时允许穿着校服者入场。署方表示,现有限制是因为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认为有需要适当保护16岁以下心智未成熟的人士,不过桌球运动有年轻化的趋势,社会亦有不少人指现有法例局限青少年参与桌球运动,负面标籤为不良活动窒碍桌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我们认同,桌球运动本身是健康的,而放宽上述限制也一定有利桌球的发展。近年来,桌球馆已相对地较少发生罪案,加上新冠疫情一度让这些地方关闭,风气洁净。不过,不能排除放宽措施一旦实行,不法之徒或看到有青少年在桌球逗留而伸出爪牙。所谓「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警方需要时刻留意变化,而桌球室负责人也有责任监察场内运作情况,如发现异常需要及早处理,报警求助。现实就是如此,桌球运动员也必须明白及理解有关风险的存在。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