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 22日
星期三
   | 氣 溫 : 18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要求警方打擊白牌車不切實際 運輸局應順應時勢 盡快納入規管
發佈日期 : 2023-11-22


白牌車平台Uber進軍香港市場近十年,的士業界一直不滿「爭生意」,甚至嚴重影響的士牌價,多年來都要求政府取締。然而,Uber發展至今天,已成為不少市民選擇的交通工具,並給予正面評價。Uber又不斷優化項目,從過往較著重私家車司機加盟,變成愈來愈多的士司機藉這個平台招客。的士業界今趟提出罷工,民間一面倒不支持,甚至揶揄指應反省業界出現的問題。運輸局昨天仍強調,會應業界要求,嚴厲打擊白牌車。我們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反而應順應時勢,盡快納入規管。

當的士業界提出罷工,市民無感,而當局亦未見即時積極回應,相信其中考慮是罷工行動未能喚起廣泛社會同仇敵愾支持,加上業界要求白牌車平台立即停運,並不可行。白牌車影響的士生計絕對可理解,要解開死結,業界不能只談打擊白牌車,應同時改善的士服務質素,長遠參考其他地區的士與網約車生存環境經驗,尋求出路。


傳統的士問題多多,交通諮詢委員會轄下的交通投訴組在今年7月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合共接獲9,798宗投訴及建議,其中與公共交通服務有關的個案,由上一季度的8,441宗,上升至今年第一季的8,680宗,當中2,476宗、即佔總數28.5%是涉及有關的士服務投訴及建議,較2022年第一季的1,013宗急增1.4倍。

在有關的士服務投訴及建議的分類之中,有1,059宗與司機行為及工作表現有關,較2022年同季度的407宗急增超過兩倍,當中621宗個案涉及拒載、367宗涉及舉止無禮和不守規矩,另外合共71宗涉及兜客、拒絕駛達目的地、未有展示司機證及不正確展示司機證。除了司機行為及工作表現的投訴及建議,有541宗涉及到司機駕駛不當、417宗涉及「兜路」及275宗涉及司機濫收車資,分別均較去年同期大增近一倍至四倍不等。

根據報告,在上一季度被票控的31宗個案中,有20名的士司機被法庭裁定違例駕駛。其中一名的士司機因濫收車資而被停牌四個月及被罰180小時社會服務令。三名的士司機因不採用最直接可行的路線駛往目的地,而被罰款450至800元。三名的士司機因拒載而被罰款600至800元。12名的士司機因駕駛行為不當,包括橫過連續雙白線、沒有遵從交通燈號和道路標誌的指示及不小心駕駛,而被罰款450至1,500元。

運輸及物流局代表昨天的回應思維,仍是在利用汽車作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用途的執法層面,除了嚴厲打擊、提高刑罰外,再無新思維去處理這個問題。

雖然非法載客取酬活動不在重點交通執法之列,但日常亦會打擊這類違法活動。據了解,警隊一向以「放蛇」方式,即派遣警員喬裝乘客拘捕違法司機,但由於從蒐集情報至安排人手都需要進行「放蛇」,所以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及人力資源。然而,針對網約車平台,調查工作困難重重,最主要有兩點:一是流動應用程式的伺服器通常位於海外,增加調查及舉證困難;二是乘客需要透過流動應用程式平台預約網約車,個別平台甚至會對乘客進行背景審查,因而增加「放蛇」的難度。

縱使警方成功檢控及入罪,但翻查資料顯示,根據過往的判刑紀錄,非法載客取酬定罪,一般罰款1,000元至5,000元,以及吊銷汽車牌照3至6個月不等,阻嚇力亦成疑,亦跟警方投放的調查資源不成正比。由此可見,透過警方執法來打擊非法載客取酬活動是不切實際。我們認為,運輸局應盡快啓動研究怎樣規管網約出租汽車平台,才是正道。

您可能有興趣:

1
恐襲事件成功逃生的關鍵因素 在於反恐應急教育的普及程度

2
工業意外頻發背後 員工責任不容忽視

3
俄烏局勢不怕驟然惡化 唯恐溫水煮蛙漸走極端

4
兩電加價約1% 市民經濟壓力不輕 供應電力不穩定煩厭 須盡快解決

5
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 凸顯兩國關係漸穩定

6
政商民合作 成功辦大角咀廟會 夜光龍 街頭盤菜吸引外國旅客

7
入境處處長郭俊峯自製公關災難 審批奧蘇利雲來港 陷幾權謀私爭議

8
房屋署遷置彩虹邨住戶花15年過長 無強化社區支援 忽略待搬居民需要

9
內地經濟增長勝預期 利好因素眾多值期待

10
貨品份量減幅相當顯著 消費者購買力降夠慘情

11
大熊貓經濟如箭在弦 星級飼養員更添完美

12
中企車隊巴基斯坦遇襲 協同圍堵打擊恐怖主義

13
市民多聽一字多走一步 助減低虐兒案發生風險

14
俄羅斯奪戰略重鎮 戰事或迎來新階段

15
中東情勢加劇 恐慌指數飆升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