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5日香港政府發行了全球第一隻由政府發行的「代幣化綠色債券」,很多人都認識「代幣化綠色債券」的七個中文字,合在一起大多數人都會摸不着頭腦,有機會銀行大班也不能用顯淺語言去解釋,筆者嘗試從英文老師去拆解它,「債券」是名詞,是一種金融產品債務承擔人向債主定立償還款項的承諾,包括年期、息率和抵押品,「代幣化」(Tokenize)「綠色」是兩組形容詞,是描述債券的屬性是什麼。
債券可以是綠色、藍色或可持續掛鈎,綠色代表和保護環境相關的,藍色和保護海洋或水資源相關的,而可持續發展掛鈎則和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 goals)某些目標制定了的KPI有關的,形容詞的準則並不是隨便任人說了算,而是由一些權威性的機構認可才作準,國際上在發債市場認證的機構有CBI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和ICMA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ssociation),它們定立了框架防止漂綠,擧例2022年中以前核能是不能算到環保項目上,不可以發綠債的,但是歐盟在去年年中有機會因為能源價格大幅上升,不得不容許核能放在可投資的目錄(EU Taxonomy)中,令到銀行、投行及家族辦公室可投資給他們。
至於代幣化便不得不提及區塊鏈(Blockchain),區塊鏈很多人只會敍述是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但讀者仍摸不着頭腦,筆者用一例子去解釋可能會容易明白,若果你有一家咖啡店,突然之間有好多人拿著你店鋪發出的優惠券,要求免費換取咖啡,你如何可以辨別真假,如你發行的優惠券或代幣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去發行,便可以追溯到真偽,因為所有交易或改動過程也會存在鏈上,由於去中心化,沒有人可以篡改,目的是可以追溯到源頭,疫苗的真偽和運輸也用上區塊鏈,債券用區塊鏈的技術去發行的好處是可以大幅減低成本,及可以把代幣再拆細,讓更多人可以參與,比股票IPO的費用低很多,未來應該有很多資產可以代幣化,這是大勢所趨,筆者希望以上解釋能讀者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