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食物及衞生局早前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指出,去年有95.3萬名長者使用醫療券,共申領逾15億元,較2016年急增四成。西醫申領佔逾7.7億;視光師是2.9億元;中醫逾2.5億元,當中以中醫及視光師的申領金額去年明顯激增,前者由1.7億增至近2.6億,而後者更由近1.3億增至近2.9億。
這些數據結合消費者委員會披露的可疑投訴個案,其中有的可能是不必要的支出,只是有津貼便會有人佔便宜,像長者乘車優惠,有人也不理上的是甚麼車,橫豎也是兩元,只是兩個站也坐過海線,不知道,又或者不理會政府就此要付出的補貼要更高,在醫療券這一種福利上,也有人伸出不義之手去拿好處,分別在於隨意享用乘車優惠是長者在貪方便,而拿醫療券好處的則是收錢的有心乘長者之一時糊塗。
所以長者若要看病或配眼鏡,在甚麼時候也應該有親友陪同較好,若是情況不許可,那便得自己打醒十二分精神,活到老防到老。首先是不要單看貼了醫療券標籤的,最主要是那些聯營的,不要大安旨意以為所有醫生都參與計劃,還是得不厭其煩問清楚,如果給人埋怨長者嘮叨譖氣,也可以回一句是給同行累的,以免到時要自己負擔醫藥費。
有的接受醫療券的商號或診所,見有風吹來,可能便希望可以帆盡張開,榨取餘額,譬如向長者推銷,說不如有備無患,同一款式的眼鏡配兩副不同顏色,長者可自覺有權利這般做,但這顯然是利用老人家耳朵軟的弱點,幸好相關商號也願意退回一副眼鏡的費用,但這個故事教訓我們,有不少人表面上是對你好,實際卻是另有目的,而醫療券好像不用白不用,那就容易不理會實際需要而作出無謂開支。
長者要知道的是,醫療券要用的時候不要吝嗇,但也不要隨便,用完了就要自己花費的了,而就算用不了,也不必急,因為其實是可以累積的,而現時最多可以保留及累積未使用之醫療券金額為5,000元,所以若然有甚麼人說這些餘額過了甚麼年月不用便要報廢的了,便知道居心叵測,大可以直斥其非,拆穿其包藏的禍心。
有關注長者權益的社工,便表示在與長者接觸中,不乏醫療券被濫用的情況,只是不少個案向衞生署投訴後,只獲告知會轉交相關委員會跟進,包括中醫管理委員會等,長者投訴了也得不到結果,此外,在擴大醫療券的可用範圍後,牽涉的範疇增多,或增加不當使用的情況,只是衞生署在監管似嫌力度不足。衞生署似乎也真的要關注這些變化帶來的問題,顧及長者不如從前精明,從而思考可以怎樣堵塞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