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6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9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母語為何指鹿為馬 教育局勿誤我子弟
發佈日期 : 2018-05-03


最期待的畫面,就是負責教育的官員,譬如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可以眼睜睜的用廣東話說「我嘅母語係普通話」,若然扭橫折曲至這一個分上,也就真的是服了。


不幸中的小幸,是現在楊潤雄回應何以教育局網頁上載文章,會提出「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並未表認同,表示旨在向老師及教育界人士了解不同學者對母語的看法。教育局回應,學術界往往對同一課題有不同觀點,海納百川有助促進交流討論,上載文章亦有註明文章的觀點不代表教育局立場。


我們明白學懂普通話是必須的,面對未來發展,這也是我們近水樓台易於掌握的優勢,要推行「普教中」(用普通話教中文),又或學好普通話,並不要「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作為理據,社會上對教育局引用文章有這麼大的反應,並不表示大家不同意普通話的重要,而是如此「指鹿為馬」的論調,是有必要駁斥的,如果教育局前設了立場,因而找來有利的觀點以支持佐證,便是射了箭再畫標靶,與教育應該倡導的追求真善美相悖,這才是令人痛心及擔心的。


中大中文系前高級講師歐陽偉豪博士便質疑教育局「引用權威不夠精準」,令人懷疑有「壓抑粵語」的動機,「香港人的母語是粵語」雖是不言自明,但推薦了「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這一種「新鮮」觀點,教育局就算有提到觀點不代表其立場,亦着實容易令人認為這種選擇顯示了傾向。不論是有意或無意,教育局顯然是做得不夠審慎,又或是甘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冒險。


引起爭議文章作者是中大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榮譽專業顧問宋欣橋,他在文中立論「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而粵語只屬「地域變體」,所以推演出普通話才是「正規的語言教育」的結論。港大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對此說法便不以為然,指出根據一般語言學定義,父母所說語言就是「母語」,依此推論,粵語即為本港大部分人的母語。


宋欣橋所言「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51年定義母語為「本族語」,既然港人多為漢族,所以母語應為漢語,這一論述的根基便很不穩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確曾在1951年開會,曾討論過如何在世界各地推行母語教學,而目的卻是要保留語言的多樣性,而會上亦有文件定義母語為「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並未有提到宋欣橋引用的「本族語」。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在2016年頒布「母語教學—多語言教育」資源文件,母語定義便是:「第一語言或家庭語言;小孩在家中用作溝通的第一語言。」


「引用權威不夠精準」這一句指控不單是給教育局,文章作者似乎也同樣適用。我們學習而得的思辨能力,就是要破解歪理謬論,教育局本分要做的就是良好的教育,不要誤我子弟。


 

您可能有興趣:

1
香港特色吸引遊客 展現活力新潮形象

2
政府牙科診所服務供不應求 待7小時作初步登記苦了病人

3
密閉空間工程高風險 持分者須常保持警惕

4
開發應用程式絕非為趕潮流 政府部門須從實際角度出發

5
朔爾茨任內再訪華 中德兩國細談合作

6
貨品價格大不同 做個精明消費者

7
中東地區戰火連綿 各方應該保持克制

8
全運會粵港澳合辦 如何呈現讓人期待

9
屋宇署早年發出消防安全指示 華豐大廈16年未遵辦讓人詫異

10
黃錦星任內籌備垃圾徵費工作極為鬆散 一味靠吹欠細節 指定袋重新招標淪笑話

11
科考破冰船遠道而來 市民親睹感受大不同

12
中國東南亞影響力漸增 地區對美國信心正下跌

13
法國外長就任後首訪華 反映中法深化交流合作

14
數碼港5大缺失釀資料外洩 外界感詫異的確無可厚非

15
市民投資前須做足功課 如有懷疑尋求專業協助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