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6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5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踢走60至64歲領綜援長者 政府應帶頭聘請就業
發佈日期 : 2019-01-16


政府提高申領長者綜援年齡資格至65歲,意味着60至64歲身體健全兼有工作能力的綜援新申請人,需要參加「自力更生支援計劃」(IEAPS)尋找工作。社署昨天向營辦計劃的機構閉門簡介。綜合與會人士指出,不少細節都語焉不詳,特別是未有措施協助60至64歲人士求職。一個尚餘半個月就要實施的政策,相關持份者竟然至今仍然是「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社福機構只知要揹上這個重擔,極為荒謬。我們認為,政府應身先士卒,特首林鄭月娥應「下旨」,要求各部門須優先聘請上述年齡群的綜援申請人。


港府宣布於2月1日起收緊長者綜援,申領年齡上調至65歲,換言之,60至64歲的健全受助者取得的綜援金額少收約1,000元,還需要按社署要求參與「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外出就業。各界及不同黨派均一致炮轟政府欺壓長者,推他們外出工作,但是已無迴轉空間,正如社署昨天與營辦計劃的非政府機構閉門開會時,官員亦表明政策勢在必行。


林鄭月娥昨天指出,今次措施的執行過程有改善空間,故此,勞工及福利局會再聽取立法會議員意見。我們認為,勞福局的處理收緊長者綜援事件的手法,豈止有改善空間,簡直是執行能力不達標。


今天已是1月16日,傳媒不知道政府如何調整執行細節,只能透過參加閉門簡介會的社福界人士東併西湊地知悉官方一些想法及可行方案,不知全局。若今天政府仍是處於「諮詢業界」階段,那就凸顯了勞福局未有做好準備工作了,這不但令到社福機構無所適從,調撥人手與資源出現困難;連一些區議員亦有微言,因在任何新政策出爐時,均會自行印製一些簡單易明的單張,張貼在區內宣傳,但有議員則不滿地指出,現仍不知內容,時間壓迫,恐怕連宣傳單張也趕不及印製。換言之,從社福機構、傳媒及議員均無法傳播收緊長者綜援的最新安排,市民更迷惘。


除了宣傳方面出現問題外,協助60至64歲的參加者就業,亦考起社福機構。按照現行安排,15至59歲健全綜援受助人需工作,每月需要工作至少120小時,以及與社工每月進行一次就業面談。據閉門的與會人士透露,社署將放寬對60至64歲計劃參加者的就業要求,包括只需每2個月就業面談一次;每月工時減少至最少60小時;最年幼子女年齡介乎12至14歲的單親家長及兒童照顧者,每月工時為最少32小時。此外,有別於對15至59歲受助人,社署不會為60至64歲受助人設每月工作收入下限,但無交代豁免計算入息的細節。


有參與營運的機構指出,在缺乏政府配套下,難以為年長人士轉介合適工作機會,也擔心計劃改以五大區域劃分服務,申請人需要跨區工作,會令到就業意欲大降。60至64歲就業困難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低學歷人士,連政府也帶頭「摒棄」一些基層勞工,最新例子是將軍澳藍田隧道預料於2021年完工,政府建議全面採用自動電子收費系統,並打算把服務推展至所有政府隧道,並要求隧道承辦商調配現職收費員及籌劃自然流失。隧道自動化收費取代人手收費,正好說明了這些中高齡的低技術勞動力無法與時並進的哀歌。


俗語有云:「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官員鼓勵僱主聘請年長人士,那麼政府的聘請情況又如何呢?說來諷刺,根據勞工及福利局於去年1月12日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指出,在2016年及2017兩年間,勞福局及社署共聘用了5名在入職時年齡介乎60至64歲的人士。如此龐大的政府架構也只是在2年間聘請5人,究竟是受聘者的體力及知識無法應付工作需要抑或有其他原因呢?政府必須說明。


另一方面,梁振英卸任特首後,熱衷擔任「鍵盤戰士」,經常發表發表偉論,上至大灣區,下至種水仙,甚至連野豬覓食都接連發4個帖子。可是,他對於自己任內一手造成、帶頭「虐老」的收緊長者領綜援苛政,卻不發一帖,未有就為何當年要鬼祟地改變政策作出解釋,視若無睹,完全置身事外,涼薄不已,愧對長者。

您可能有興趣:

1
政府牙科診所服務供不應求 待7小時作初步登記苦了病人

2
密閉空間工程高風險 持分者須常保持警惕

3
開發應用程式絕非為趕潮流 政府部門須從實際角度出發

4
朔爾茨任內再訪華 中德兩國細談合作

5
貨品價格大不同 做個精明消費者

6
中東地區戰火連綿 各方應該保持克制

7
全運會粵港澳合辦 如何呈現讓人期待

8
屋宇署早年發出消防安全指示 華豐大廈16年未遵辦讓人詫異

9
黃錦星任內籌備垃圾徵費工作極為鬆散 一味靠吹欠細節 指定袋重新招標淪笑話

10
科考破冰船遠道而來 市民親睹感受大不同

11
中國東南亞影響力漸增 地區對美國信心正下跌

12
法國外長就任後首訪華 反映中法深化交流合作

13
數碼港5大缺失釀資料外洩 外界感詫異的確無可厚非

14
市民投資前須做足功課 如有懷疑尋求專業協助

15
壓力爆煲 不分貧富 留港長者精神健康惡化不容忽視


首頁